讓我們來看看iPhone輸入鍵盤,在發(fā)送短信和輸入網(wǎng)址時,使用情境如何壓倒一致性:
用戶期望是否被知足,是用戶體驗的最基本要素;而使用情境,決定了用戶在什么情況下對產(chǎn)品上產(chǎn)生的期望。這種情況下,當你造一座新居子的時候…,只要在地上開一條縫,當你家來客人的時候,他就會把雨傘往那兒一放。
想象一下,當你在Safari地址欄輸完lanrenux后,正郁悶的預備輸入“.com”時,溘然發(fā)現(xiàn)這個按鍵就在大拇指下面時的驚喜吧!
在某些特定情境下,為了更好的晉升用戶體驗,是值得為此打破“一致性”規(guī)則的。此間最聞名的實例莫過于麥當勞的VI和產(chǎn)品線。
良好的一致性會匡助企業(yè)塑造起品牌形象、大大減少顧客/用戶的學習本錢和認知本錢;從系統(tǒng)的角度看,高度一致化的流程也是保證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和運營效率的基礎。 ”
然而,一致性原則到底有多么重要,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被打破呢?我以為,在良多情況下,考慮使用情境是更有效的設計指導方法。假如能夠充分的考慮到某種情境下用戶的需乞降行為習慣,往往能給人帶來意外之喜。
一致性是設計中很普遍的概念。
所以,下次煩惱是否要給網(wǎng)站部署完全一樣的全局導航時、是否要同一所有按鈕的樣式和案牘時,請不要再被“一致性”的框框所束縛,想想在此情境下,用戶想完成什么任務,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,也許會得到不一樣的謎底。我很喜歡深澤直人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的例子:“…在沒有放雨傘的地方,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把雨傘往墻上一靠,而雨傘的另一頭就放在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隙中。
【 微信掃一掃 】